8月23日,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从报告中获悉,公司当期营业收入达38.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26亿元,同比增长31.59%,连续两年保持稳健增长,业绩表现凸显增长韧性。
进一步梳理发现,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业绩的稳步提升,与其在氢能领域的持续深耕密不可分,这一成果也同步印证了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系统推进氢能产业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效。回溯战略布局,2024年,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研讨会已明确将氢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正式印发,从集团层面为 “构建技术领先、产业协同的氢能生态体系” 提供了顶层指引。
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科技板块的核心力量,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着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的核心任务。从公司方面了解到,自开展氢能业务以来,公司持续打造绿氢全产业链,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绿氢装备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聚焦核心技术,推动绿氢装备自主化
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已获得顶层政策的强力护航。梳理政策脉络发现,2024年氢能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 “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 的法律定位,中央政府更将其纳入前沿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中,明确指出 “中国的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产业发展机遇窗口已全面开启。
面对这一战略机遇,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秉持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的理念,在氢能技术研发领域持续攻坚。记者了解到,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氢能 “制—储—输—用” 全链条关键环节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尤其在制氢领域,其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及核心材料已取得多项关键进展,同时通过强化基础研究,进一步夯实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

天津产线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层面,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合作成为行业典范。从双方合作项目中获悉,联合开发的 “低能耗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 已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更关键的是该装置实现了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的自主可控,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取绿氢扫清了核心技术障碍。
随着氢能技术加速成熟,市场对氢能项目建设的需求持续攀升。从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公司已启动装备制造规模化、产业化准备,当前正在推进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核心部件的规模化采购,涵盖极框、镍丝网、密封装置等关键组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举不仅彰显了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化能力,更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材料、制造、加工、检测等环节的技术升级与产能释放。
示范项目密集投产,多场景技术实现突破
以科技创新对接产业需求,以产业升级反哺科技创新。当前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正通过一批示范项目的密集落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记者观察到,近期其投产的多个氢能项目均带有国内 “首个”“首创” 标签,覆盖多技术路线、多应用场景,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达茂旗项目现场
从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团队处了解到,内蒙古华电达茂旗20万千瓦风光氢储用一体化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同时集成碱性与PEM两种制氢路线的项目,已实现风光发电到氢气利用的全链条贯通,该项目于2024年2月完成首车充氢,6月竣工移交,三季度即达成全容量投产,为大型风光制氢项目提供了技术组合应用的参考路径。

铁岭项目现场
与此同时,辽宁华电铁岭25MW风电离网储能制氢项目作为国内首个风电离网制氢示范工程,通过自主开发离网制氢EMS系统,实现了新能源与制氢负荷的最优耦合,项目应用混合式整流电源与构网型储能技术,仅用 8个月便完成建设,2024年4月全容量投产后,还圆满完成了“2024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绿氢供应任务,成为离网制氢高效落地的典型案例。
在极端环境应用场景中,青海德令哈PEM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同样实现突破。该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单堆兆瓦级3.0兆帕PEM制氢系统,是全国首个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商业化应用的氢能项目,2024年4月通过72小时连续试运行,5月完成第三方权威测试,8月实现首次充氢并正式商业投运,目前产氢纯度稳定超过99.999%,运行指标达 “精品机组” 标准,全面贯通了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与氢储运全链条。

德令项目现场
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批示范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充分验证了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更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与运行数据,对加速氢能产业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行业示范意义。
扩大产业规模,推进风光制氢一体化
在示范项目验证技术路径的基础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正进一步加大氢能项目投资力度,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多个大型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已进入关键推进阶段。
其中,内蒙古华电达茂旗100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已获核准,规划建设88台电解水制氢装置及配套设备,年制氢能力达5.47 亿 Nm³,总投资达67.65亿元;辽宁华电调兵山45万千瓦风电制氢耦合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即将全面开工,规划配置450MW风电、295MW电解水制氢能力及10万吨绿色甲醇产能,涵盖56台电解水制氢装置,将实现风电制氢与绿色甲醇生产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此外,内蒙古华电孪井滩6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配套4.5 万Nm³/h 制氢工程已完成备案,计划投资10.16亿元,将新建42台电解水制氢装置及储氢、加注、输氢等配套设施。“这些项目的陆续推进,标志着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在风光制氢一体化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落地,将为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碱槽PEM槽
随着国家 “双碳” 目标的深入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将持续拓宽。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为抓手,加快构建技术、产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氢能发展新格局。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未来将持续强化技术研发,深化绿氢全产业链布局,推动更多示范工程落地,为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与产业保障。